时间:2020-03-27 点击: 次 来源:不详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昨天下午,第二批援鄂返浙医疗队210人惜别武汉,踏上回乡返程。下午,2点45分,包机缓缓降落在萧山国际机场。欢迎英雄回家! 浙江省首批援武汉医疗总组长喻成波: 湖北是吾乡,一道经风雨 “来武汉57天,看着武汉一点点变化,慢慢恢复往日的生气,真是很振奋。” 喻成波,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,湖北十堰人,大年初一出征前,他刚刚值班完,来不及回家,来不及交代家里的诸事,他背起办公室里的简单行装,和浙江医疗队赶赴一个未知风险的战场。 “湖北是吾乡,一道经风雨,我们这个专业的,责无旁贷。”喻成波的妻子也是医护人员,家中两个孩子,二宝才5岁,喻成波说:“只能老大带老小,也请邻居阿姨帮一下手。” 喻成波从业21年,这个医生家庭已经走出了医二代。大儿子是临床医学大一新生,每天,只要喻成波有空,一家四口都会进行视频连线。喻成波说:“现在看老大,西红柿炒鸡蛋、白菜面条、都做得很好!小子已经让我点菜了,我看他土豆丝的刀工不错,粗细均匀,醋溜土豆丝和清炒土豆丝卖相都赞!回家,一碗大米饭,一碗土豆丝,足矣! 浙大二院呼吸科医生颜伏归: 隔着护目镜,他们的眼神透着希望 “隔着护目镜,我真切感受到患者眼神的变化。”颜伏归说,那是希望的眼神。颜伏归是湖北宜昌秭归人,在发出驰援通知的那一刻,他第一时间报名。 让颜伏归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85岁的老奶奶。“我们刚刚进入病房时,老奶奶就在住院,氧饱和很差,只能用纯氧勉强维持呼吸。在经过我们调整治疗方案,调节激素用量,其他综合治疗配套,老奶奶情况慢慢好起来。”两周后,当颜伏归去查房时,老奶奶戴着鼻塞吸氧,拉着颜伏归的手,唱起了歌。 “在危难时刻,我能够与全国4万多医务人员一起来到武汉,拯救我的家乡,一起拼命,对我一生是非常难忘的!”颜伏归说。 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吴晓虹: 武汉将是我毕生的牵挂和留恋 吴晓虹,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。医疗队正式阶段进入休整这一天,吴晓虹还在线上和她的几位研究生进行预答辩。吴晓虹说:此生无悔入武汉驰援,这里有太多的故事让她毕生难忘。 她最牵挂的是那位曾经极度绝望的徐阿姨。徐阿姨的爱人因患新冠肺炎去世,她本人也被确诊新冠肺炎,送到医院的时候,病情严重,更让人担心的是她的精神状态,几乎没有活下去的勇气,拒绝与任何人交流。吴晓虹和队员们对她一遍遍耐心地进行心理开导,鼓励她要替爱人好好活下去。有一天,病情稍微好转的徐阿姨朝吴晓虹深深地鞠了一躬,感谢这道照亮她生命的微光。“哪里需要就去哪里。这也是之所以为人,之所以为医者的意义。”吴晓虹坚定地说道。 浙江医院ICU护士长沈新: 不舍、遗憾、开心、祈盼 前天下午五点左右,沈新接到通知,浙江省援鄂重症监护组可撤离武汉了,当时,浙江医院ICU护士长沈新的脑子一下子停顿了,电话那头问道,“沈新你是在哭还是在笑?”她瞬间有些愕然,“是的,我到底是什么感觉呢?”有不舍,有遗憾,有开心,有祈盼。 舍不得,54天来一起在武汉肺科医院监护室战斗的各位兄弟姐妹们,他们的专业,敬业,带给她的是深深的感动; 有遗憾,没有将最后一位危重症患者送离ICU; 有开心,在离开杭州56天之后,在阳光灿烂里,终于要回杭州了; 有祈盼,英雄的武汉,英勇的武汉人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。 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向红: 每天查房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除夕夜,出征报名,杨向红用“你们的孩子都小,我的孩子大了,我去!”为理由,“抢”走了第一个驰援武汉的名额。 初到武汉,杨向红被委以重任——担任一个隔离病房的病区主任。在那里,她经历了疫情吃紧,应收尽收,方舱转院等武汉疫情发展的重要节点。在抢救中的苦累,杨向红说得很少。 “看着一位又一位患者由重症变为轻症,紧接着康复出院,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。我觉得每天查房都是一件幸福的事。” 省立同德医院呼吸科护士吕玲玲: 每一声谢谢都难忘 在武汉的这五十多天里,吕玲玲说:“让我感动的是医护和患者一家亲,患者对我们说的每一句话中,都带着‘谢谢’俩字。在这里的每个瞬间,每一天都让我难忘,特别是当病人出院时握着我们的双手说着感谢,我会永远记得,一生珍藏。” 吕玲玲想感谢每一个关心、关注一线医护的人。“我们在前方抗疫,医院党委在后方支持着我们,给我们最坚强的后盾。等疫情结束后,想脱下口罩,尽情呼吸,拥抱每一位战友、伙伴、亲人,吃遍所有美食,看尽所有美景,爱我所爱的,做我该做的,不负韶华。” 浙江省中医院ICU主管护师余娅娟: 回家后想抱一抱三个年幼的孩子 在武汉一线,余娅娟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成为了预备党员。得知马上就要回家了,她忍不住激动的心情:“回去后,很想抱一抱三个孩子,很想他们。” 当新冠肺炎疫情爆发,这位“三孩”妈妈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出征,当时内心也有忐忑和担忧。 “从大年初一到现在,已经整整58天了,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。我们的坚守终于迎来春暖花开,实现了‘打胜仗,零感染’的目标。”余娅娟说,虽然逆行路上留下了汗水和泪水,但更多的是收获。 浙中医大二院呼吸科护士刘婷婷: 天道酬勤,感恩有你 不曾想到以这种方式第一次来到武汉,带着浙江冬日的一丝暖阳而来,捧着武汉馈赠的整个春天而归。一次难忘的经历,不负此行! 今天已经圆满完成援鄂任务,回想这两月的时间真是思潮翻滚,百感交集。我们勇于担当,我们敢打必胜!60天的战疫情,一辈子战友情!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,武汉也是座感恩的城市,如遇行人,无不对着身穿马甲的我们道谢。“中国卫生”、“浙江卫生”,您将是我此生的骄傲! 离别不是结束,而是美丽思念的开始。今天我们把这座城市还给了武汉人民,明天期待它的复苏。 浙江省第一批援武汉紧急医疗队杭州队队长林乐清: 康复患者90度鞠躬,是对医者最大的肯定 “回去后最想做的事情,除了陪陪家里人,还想见见老同事。突然觉得离开他们久了,甚是想念!”林乐清感慨,正是大家赋予的力量,才让他勇往直前,逆行无悔! 在武汉隔离病房里,新冠肺炎患者多很焦虑,林乐清常和他们拉家常,问一问他们胃口怎样,睡得如何。有位大伯每天都担惊受怕,心率加快、无法入眠,林乐清就握着他的手鼓励。出院那天,他主动要求合影留念。林乐清与他告别走出病房后,大伯又对着全体医护人员工作的方向,深深鞠了一个90度的躬。 “这样郑重的感谢仪式,只有身在前线、经历过生死一线的人才会刻骨铭心,永远感怀。”回想在重症监护室无数次跟死神的搏斗,林乐清深深明白“不放弃”的份量。他说,“只要病人有1%的可能,我们就要尽100%的努力。” 杭州市一医院呼吸科医生沈凌: 武汉再见,杭州我回来了! 沈凌打包好行囊,这一次的心情截然不同,“终于要回家了,希望来年再见时,能看到武汉生机勃勃的气息,看到武汉人民幸福的笑容。” 沈凌感慨,这一段时光大家过得非常不易和辛苦,将来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,大家依旧需要携手扛过去。疫情就像急刹车,给全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,接下来重启生活工作,只能缓缓加速,还要时刻警惕疫情死灰复燃。 沈凌说,其实他只是一名普通医生,喜欢钻研有趣的病例,日常喜欢读书、写文章。回去后,他还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,为患者解除病痛,“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珍惜当下,珍惜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,怀着对美好人间的向往勇敢生活下去。” 杭州市三医院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蔡星星: 扶危渡厄,医者担当 “在武汉四院的日子,我还记得一位头发花白、清瘦的老爷子,出院时在表达对我们的感谢之情时满泪盈眶,几度哽咽。”马上就要回家了,蔡星星说,在武汉的日子,她收获了无数感动。 老爷子告诉蔡星星,他坚信不管刮风还是下雨,太阳总是要出来的,花儿也总要开放,人们在最困难的时候,只有乐观、向上,才能有力量对抗身上的病毒。 蔡星星说,因为疫情,湖北和浙江人民彼此走到了一起。在病毒面前,治疗是有限的,医护们更多的是支持、鼓励和安慰,却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倔强不屈和温暖感人。 杭州市中医院呼吸内科主管护师、总带教吴春燕: “闯”进武汉后,我完成了约定 “今天是我来到武汉之后最轻松的一天,太开心了。”3月20日晚,吴春燕终于有时间和同事们连线,她所支援的武汉四院古田院区病区清空,终于要回家了。 1月25日,吴春燕随浙江省第一批医疗队“闯”进武汉。27年前,她曾远赴武汉学医,27年后出征武汉抗击新冠肺炎,她说,“我很庆幸自己学医,能够陪他们走过最艰难的时刻。” 在清空病区的那天,她最牵挂的82岁阿婆也达到了出院标准。这位阿婆曾五次出现在吴春燕的驰援日记中。入院时,阿婆病情较重,需要一直戴着氧气罩,生活无法自理。 吴春燕接手后,除了治疗上的护理以外,还要给老人换尿布、喂饭,“她跟我说的最多的是谢谢,还有对不起。后来稍微好一点,就坚持要自己上厕所,不想再麻烦我们了。”3月9日,当阿婆在病房里唱起《洪湖水浪打浪》时,吴春燕热泪盈眶。 杭州市红会医院感染科护士谭贵林: 难忘一位奶奶端来的热干面 “从大年初一紧急出征来到武汉,看到了新冠病毒的肆虐,看到了空荡荡的武汉街头,我们同武汉人民一起攻克难关共同抗疫,终于取得阶段性的胜利。在面对病毒的危机时刻,人间大爱也未停止。”即将返杭,谭贵林感慨,这就是人们说的“病毒无情,人间有爱”。 有一次,谭贵林在衣服上画了一碗热干面,第二天夜班,一位奶奶端出一碗热干面给他,叮嘱他赶紧吃,这是早上食堂给她的早餐。“这位奶奶深深打动了我,她就像我们的亲奶奶一样,总是默默关心着我们,朴实而温暖。” “这里有太多感动,马上就要回家了,心情既激动又不舍。我们终于可以和家人团聚,回到熟悉的城市和单位,等疫情消散,我们再相见!”谭贵林哽咽道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