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1-08-26 点击: 次 来源:不详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原标题:消失2年,险些命丧深山,他独自航拍中国34省,拍下的照片让每一个中国人热泪盈眶! 作者: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吕凤霄,中国航拍第一人。 “生在华北,学在西北,活在华南,心在四方。” 短短16个字是他对自己过往人生的概括。 ![]() ![]() ![]() 自2007年起,10余年的时间,吕凤霄5次走遍全国,跨越34个省份。 从高山海洋到荒漠冰川,从繁华都市到僻静村庄,他拍下100多万张照片。 以独特的视角,记录下中国不为人知的美貌。 内蒙古锡林郭勒的大红山 似星火燎原苍茫壮阔 ![]() 呼伦贝尔的森林铁轨 黄色尽情渲染秋日的浪漫 ![]() 东南海边的一叶孤舟 徜徉在清澈碧蓝的海面上 ![]() 吉林的查干湖 碾轧的车辙交错纵横 ![]() 行摄中国的这些年,吕凤霄爬过高楼、困过孤岛、陷过泥沼… 走南闯北,几度丧命,把人生活成了一场冒险。 曾被央视、人民日报…等多家媒体报道过,也引发大量外媒关注报道。 ![]() ?01 最美的依然是祖国 中学时,吕凤霄帮邻居写春联,经常临摹“福降神州”、“春回神州”几个字。 “神州”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,令他十分好奇:神州大地到底是什么样子? 一颗好奇的种子就这样在他心底扎根发芽。 ![]() ![]() ![]() 辞掉工作,行摄中国 “工作生活一平如镜,均碌碌无为,唯独摄影和旅行还算有点收获。” 2015年,吕凤霄回顾自己的一年,写下这样一段话。 ![]() 此时,他已经是一名国企的园林设计总监,享受着旁人羡慕不来的生活。 但私下里,他却喜欢给自己找些麻烦,常常背起行囊,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 尤其迷上摄影后,仿佛和时间赛跑一般,他利用工作间隙,拍下不同城市的风貌。 ?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为了多拍一个地点,吕凤霄经常早出晚归,一顿顶三餐,饿了就啃个馒头充饥。 有时候请不到假,索性连家都不回,睡在公交火车上,勉强撑过几个夜晚。 等到周一凌晨返回,就直接回单位睡上一会儿,接着继续上班。 ![]() ![]() 日子久了,吕凤霄干脆放弃自己的“铁饭碗”,成为无业游民。 独自一人,前后挂着两个重达七八十斤的背包,“前凸后翘”地上路了。 ![]() ![]() ![]() 常人不能理解,觉得他是怪胎,放着舒服的日子不过,给自己找罪受。 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,一切都是值得的: “我一路看过千山和万水,我的脚踏遍天南和地北,日晒或是风吹,我都无所谓。”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迷上“上帝”视角 “从第二次行走中国开始,我就不再是为了旅行,而是专门为拍摄。” 朋友圈消失两年后,吕凤霄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,拍下绚丽多姿的中国色。 ![]() ![]() ![]() 某次玩滑翔伞,离开地面的瞬间,吕凤霄迷上了自天空俯视的上帝视角。 彼时,国内大多是千篇一律的“正面照”,他却叛逆地想:为何不换个角度看中国? ![]() ![]() 一双鞋、两个背包,他独自航拍五千多公里的里程,脚步越走越远,不舍停歇。 很多人怀疑他是富二代,他却说自己是“付二代”,为完成拍摄付出自己的全部积蓄。 “我有点一根筋,做什么事情,要么不做,要做就要做到最好。”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十余年里,吕凤霄5次航拍中国,经历过无数次炸机,坏掉了十几架无人机。 一路上麻烦事不断,他没想过放弃,每次出发的目的地始终是在中国。 “不管走出多远,最美的依然是我的祖国,中国。” ![]() ![]() ![]() ?02 不只是记录“美” 谈起自己的摄影,吕凤霄直言: 自己没什么特别的技巧,只是在合适的时机和地点,融入了自己的思绪。 把出眼前所见还原出来,记录下真实自然的中国。 “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将这些风景给更多人看,把中国的色彩告诉更多人。” ![]() ![]() 正是因为中国如此美丽,所以,他更加无法容忍破坏这份美丽的行为。 拍摄的途中,他发现污染造成大地母亲伤痕累累,就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些场景。 用影像的方式引起大家的关注,一起行动,推动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。 胜似仙境的青山背后却是满目的“疮痍” ![]() ![]() 澳洲山火引发的灾害大家有目共睹。 ![]() 晚上偷焚秸秆,但焚烧秸秆带来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。 ![]() ![]() 地球的绿色屏障——森林 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 ![]() 首当其冲的是土地荒漠化,目前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.4%,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。 ![]() ![]() 哪怕是沿海地区也难逃水质性缺水的境况。 ![]() ![]()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,看似与我们毫无关系实则是休戚与共。 ![]() ![]() 被称为“黑色污染”的废旧轮胎,其回收和处理技术一直是世界性难题,因此请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。 ![]() ![]() 我们还能干些什么?养成垃圾减量、垃圾分类的好习惯。 ![]() ![]() ![]() 生产垃圾中有30%~40%可以回收利用,垃圾分类能“变废为宝”循环利用。 ![]() ![]() ![]() 每一张图、每一句话都是吕凤霄的所见所感。 显然比起前面的美图,这组“丑照”热度要低很多,触目惊心的场景仿佛在揭人伤疤。 ![]() ![]() 他曾多次跟踪报道过某家非法垃圾填埋场,亲眼见证它逐渐恢复原样。 别人都笑他傻,自找麻烦,抢人家调查记者该干的活儿。他却呵呵一笑: “人家有单位和资金支持,我就靠那点儿理想支撑。” ![]() 不知何时,吕凤霄不再只是单纯地记录,直言想做的事情远在摄影之外。 横跨15年拍摄一个县城,记录每个村庄的变化,通过新旧影像的对比,展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。 ![]() ![]() ![]() 拍摄整个长城体系,通过展示长城沿线目前现状,唤起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。 “现在的我,不想也不必活成别人眼中的成功,我的理想是一直在路上。”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?03 最美的风景是人 “每一张绝美风景的背后是人,人才是最美的风景,也是我一遍遍行走的挚爱。” 行摄中国的路途上,吕凤霄收获的不只是美景,也有温暖和真情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在雨中拍摄时,路边的陌生小男孩主动帮他撑伞,自己却是半边身子淋着雨。 ![]() 在黄土高原拍摄时,天冷得他直哆嗦,围观的老乡就走了半小时,回家给他拿大衣。 朝鲜族朋友邀请他上自家过夜;路边阿姨送他半袋子杏;广西老乡免费载他进山… ![]() ![]() ![]() 倍受感动,吕凤霄慢慢地走上公益之路,时不时就会给贫困家庭送些物资。 或许因为善意是会传递的,一位患有抑郁症的阿姨,40年来从未出过远门。 但在看到他的照片后,想要走出家门,一边看世界的风采,一边做公益帮助更多人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那一刻,吕凤霄意识到拍摄不是一件自我的事,自己的照片可以唤醒和疗愈人们。 “我要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有多美,我有责任让更多的人看到人世间的真善美。” ![]() 最后,感谢吕凤霄老师接受专访和授权内容。 老师的新作《小康中国》和《瞰见长城》即将发布。 |
上一篇:敦煌除了壁画 还留下一个谜